2007年7月25日,河北省滦县一养殖户携带5只病死鸡到笔者处就诊,主述:其饲养的1500只75日龄的海蓝褐鸡,最近几天出现呼吸道症状,畜主凭自身经验用抗病毒西药配合红霉素饮用3天,效果不佳,呼吸道症状反而加重并出现死鸡,而且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遂请求笔者进行诊治。经笔者综合性诊断为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继发感染大肠杆菌病,通过采取综合性的防制措施控制了病情,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一、 发病情况
病鸡以鸡急性上吸道感染为主,鸡群发病突然,病鸡食欲减退,精神沉郁,迅速消瘦,鸡冠黑紫,有时排出白色、绿色稀便,并逐渐衰竭死亡。
二、 临床症状
病鸡首先出现流泪和眼分泌物增多的现象,继之发生结膜炎,眼分泌物变粘稠后,可使上下眼睑粘在一起,鼻黏膜发炎,流出分泌液,病鸡呈痉挛性咳嗽,呼吸时能听到湿性啰音,呼吸严重困难时病鸡伸颈举头,呈喘息状呼吸,尤其吸气时更为吃力,并发出呼哧呼哧的声音,往往因窒息而死亡,个别鸡有摆头状态。
三、剖检变化
病死鸡气管黏膜肥厚,充血、出血,并可见气管内有黄色干酪样物或血栓,少数病鸡有干酪物堵塞在喉头,干酪物易剥离,急性病例可见肺充血、出血和支气管炎变化,气囊浑浊增厚,有干酪样物附着,肝脏肿大,包膜增厚并有纤维素样附着物,心囊膜增厚浑浊。
四、诊断
1.取发病2~3天病鸡的气管上皮涂片,经姬姆萨氏染色,检出典型的核内嗜酸性包涵体,即可诊断为传染性喉气管炎。
2.无菌操作采取病死鸡的肝脏、心脏,分别接种在营养琼脂、麦康凯、SS培养基上,用纸片法做药敏实验,在37℃温箱培养24小时,结果可见营养琼脂培养基上长出白色、透明露珠状菌落,麦康凯培养基上长出光滑凸起、圆整的红色菌落,SS上没有细菌生长。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该菌对头孢噻呋、丁胺卡那高敏;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中敏;对氟苯尼考、新诺明、阿莫西林不敏感。
根据本病的发病特点、典型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诊断可确诊为传染性喉气管炎继发大肠杆菌病。
鉴别诊断 本病的发病特征、临床症状与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鼻炎有许多相似之处,容易混淆,易出现误诊,需进行鉴别诊断。本病与上述传染病主要不同点在于:传染性喉气管炎病鸡临床上主要呈现呼吸道症状,咳出混有血液的分泌物,(如果是产蛋鸡产蛋量减少程度没有鸡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严重);在接种鸡胚的绒毛尿囊膜上,可产生痘疱样坏死灶;在感染细胞内(包括病鸡、鸡胚)能检出典型的核内嗜酸性包涵体。
五、防制
对发病鸡群进行紧急接种(进口喉炎疫苗按说明量点眼),24小时后用以下药物治疗。
1.对发病鸡群用康泰尔2瓶和环丙沙星、丁胺卡那按说明的剂量均匀混合上午饮水。下午用利喉宝2瓶下午饮水。
2.同时用中药拌料进行辅助治疗:金银花25克、连翘50克、大青叶25克、冰片10克、薄荷50克、黄芪50克、柴胡50克 桔梗25克、黄连15克、荆芥25克、甘草15克,粉碎拌料,每天每只鸡2克。为缓解气喘症状可以在料中拌入氨茶碱5~10毫克/千克体重,以上药物连用3天。
3天后,死亡鸡只明显减少,呼吸道症状减轻,采食量增加,为了巩固疗效继续用药2天,2天后回访,已经控制死亡,呼吸道症状已经明显好转,采食、饮水恢复正常,鸡群基本康复。
六、小结
1.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当强毒在易感鸡群流行时,表现为发病突然、传播快速,死亡率很高。
2.被传染性后气管炎病毒污染的鸡场在45日龄左右应做传染性喉气管炎活苗的免疫,90天左右再加强免疫一次,在免疫后投服抗生素以防继发感染。
3.在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反应,发病时要及时确诊,做到早投药、剂量足,从而有效的控制疾病的蔓延,为进一步控制疫病争取时间。如果此病治疗期间用药剂量小,使病程拖长,机体抗病能力下降,易继发和并发感染细菌病,给养殖户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