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鸡病防治>>其他>>正文
当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例及防制
来源:固始土鸡孵化中心  点击量:31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在我国发生后,上世纪90年代初达到了一个发病高峰。后来,随着免疫密度的加大和防护措施的增强,该病的发展有所缓和。但近几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环境的污染致使该病又屡有发生,今年进入9月份以来,该病又在山东、河北等地呈地方性流行,尤以山东省的一些地区发病严重,有些地方用于治疗该病的卵黄抗体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那么,这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和以往有什么不同?发病原因是什么?采取什么措施才能防止鸡群发生该病?为此本刊特组织了本期技术专题:当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例及防制。
当前山东费县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制体会 
   2005年4-7月份,传染性法氏囊病曾在山东省费县及周边地区大面积发生。为此,笔者曾在2005年第8期《兽药市场指南》杂志上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为题介绍了当时的发病情况。进入2006年上半年,鸡的存栏量急剧下降,所以该病的发病数量也明显减少,但2006年下半年,因市场行情持续走高,养殖户纷纷补栏,在鸡存栏量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进入9月份以来,该病又在山东省费县一些养殖大镇流行,同时一些兽药企业的销售代表也反映该病在山东其他地市和外省一些地方发病比较严重。为此,笔者就以接诊的病例为例,结合该病在发病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再次谈谈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以供广大同仁参考。 
  一、流行情况
  从山东省费县兽医站近期接诊的数十起病例来看,发病日龄在4~55日龄之间,其中,发病最早的一例是4日龄的商品肉鸡,比过去笔者接诊的发病最早的病例又早了一天,发病最晚的一例是55日龄的罗曼蛋鸡。肉鸡、蛋鸡、麻鸡以及草鸡群均有发病,但近段时间以肉鸡饲养为主,所以肉鸡发病占发病鸡群的90%以上。有些鸡群多次发病,这种情况多发生于蛋雏鸡,如9~10月份接诊的三批发病蛋雏鸡中有两批两次发病,一批三次发病,这种现象在过去很少。所有的发病鸡群,除了两起病例因免疫时间不到而没有接种法氏囊疫苗外,其余鸡群分别饮水或滴鼻接种了国产或进口疫苗,有些发病蛋雏鸡和麻鸡曾免疫两次。
  二、发病原因
  有些养殖户认为防护工作做的很到位,可是鸡群还是不可避免的发病,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持续发生呢?
  1.免疫失败
  疫苗失效  疫苗从出厂到使用中间要经过许多环节,如果中间某一环节未能按要求贮藏、运输,或由于停电以及存放次数过多使疫苗反复冻融,就会使疫苗失效。
  疫苗选择不当或使用时粗心  如果当地传染性法氏囊发病较多,再选择一般的传染性法氏囊中等毒力疫苗,产生的抗体则不能抵御法氏囊超强毒株的攻击而导致发病。还有一些粗心的养殖户甚至发生用错疫苗的笑话,笔者曾碰到一个喜欢使用进口疫苗的养殖户,由于是和其他进口疫苗在一起保存,结果在接种时因对疫苗名称标注不熟悉而将新城疫疫苗当成了法氏囊疫苗,直到鸡群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时才知道用错了。
  疫苗使用不当  有些进口法氏囊疫苗需要用专用稀释剂进行稀释,而有的养殖户则使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稀释,因此造成疫苗的效价降低;由于工业污水、农药、畜禽粪水、生活污水等渗入井水中,使井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含菌量严重超标,用这种井水稀释疫苗时,疫苗就会被干扰、破坏,造成疫苗失活;在饮水接种时,由于计算错误而造成水量过多或过少,致使疫苗在30分钟内饮完或在2小时后还有剩余都会影响免疫效果;大多数养殖户都知道在用疫苗前后48小时内停止使用抗病毒药物和避免进行带鸡消毒,但其实很多抗菌药物也会对法氏囊疫苗造成直接或间接干扰,如氯霉素类药物等;在一些发病较重的地方,养殖户在接种法氏囊疫苗时错误的认为接种量越大越好,有时会超过正常剂量的3倍,由于接种量太大,会产生免疫麻痹而使免疫力受到抑制,造成负效应;为提高免疫的整齐度,有些养殖户用滴鼻的方式进行接种,由于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入侵途径以消化道为主,该病毒是嗜消化道的,所以在滴鼻免疫的情况下会降低免疫效果。
  早期感染  鸡群已轻微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而养殖户没有发现或不在意以及鸡群内潜伏有法氏囊病毒时,接种疫苗会造成鸡群突然发病的现象。笔者10月份曾接诊过一例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例,14日龄早上养殖户发现有一两只鸡精神不好,中午饮水免疫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以后,当天夜间就发病死亡30余只。
  应激因素的存在  鸡群寒冷、过热、拥挤或通风不良等因素存在时,能抑制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从而导致疫苗保护力下降。
  2. 生物安全措施差
  法氏囊病毒不但可通过发病鸡排出的粪便直接感染健康鸡群,而且还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人员、衣物、工具、车辆和一些昆虫、飞鸟等间接感染而造成鸡群发病。鸡棚间隔近、消毒不彻底、病死鸡处理不当、垫料粪便处理不当、空舍时间太短等导致生物安全措施差,都可引起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
  3.饲养管理的问题
  饲养人员夜间粗心常造成育雏室内温度下降,而鸡苗入棚后在夜间温度过低会使雏鸡吸收卵黄的能力大大降低而影响母源抗体的保护程度,一旦病毒侵入会造成鸡群过早发病。同时应注意应避免外来人员的进入,不要和其它养殖户互相串鸡棚,以免造成疾病传播。
  4.鸡苗的质量问题 
  种鸡免疫做不好或孵化场在孵化过程中温度、湿度不合适都会造成雏鸡体内的母源抗体参差不齐,这样就给免疫接种带来了困难。在购入鸡苗时,如果是不同鸡群的雏鸡混合在一起,则同样会因为抗体的参差不齐而造成发病的几率大大增加。近期鸡苗的价格较高,某些孵化场在挑选鸡苗时,平时原本淘汰掉的残次品现在却正常出售,无疑也会降低鸡苗的质量而造成发病。
  三、临床症状
  由于笔者近2个月来经常出诊,因此对大多数发病鸡群的症状发展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总体来说,发病初期的症状都很轻微,特别是商品肉鸡,在没有其他疾病混合感染的情况下,即使出现死亡,整个鸡群的精神状态也不会发生明显的异常,在安静状态下,仅见个别鸡只在墙角呆立,除饮水会偶尔增加外,采食量也比较正常。在发生混合感染后,鸡群状态会严重恶化。
  蛋雏鸡的发病相对比较明显,即使没有混合感染,在发病后也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精神不振、羽毛逆立的现象,随病程发展,病鸡排黄白色水样稀便而污染肛门周围的羽毛,食欲减退,饮水增加。就接诊的病例来看,因大多数在发病初期即对症治疗,因此死亡率最小的为0.8%,死亡率最大的一例因并发大肠杆菌病和支原体感染,死亡率达到15%,还有一批肉鸡在发病后期又继发新城疫病,所以鸡群提前出栏,其他发病鸡群死亡率大多在1%~4%之间。就病程来说,最快的为4天,最慢的为7天。
  四、病理变化及诊断
  在没有混合感染的情况下而发病死亡的鸡体况一般良好,皮下组织和肌肉脱水、发干。早期发病死亡的病例有一部分在胸部和腿部肌肉会出现条状、片状出血,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病例不会出现此变化,但发病病例的肾脏都会出现轻微的肿胀。病情继续发展,法氏囊开始出现轻微的肿胀,浆膜表现黄白色胶冻样浸润,囊壁增厚、质硬,外形变圆,呈淡黄色。剪开法氏囊黏膜皱褶,有出血点和出血斑,有时会有黄白色干酪样物,发病后期死亡的病例法氏囊外观呈紫红色的葡萄状。脾脏一般肿大有坏死点,盲肠扁桃体在发病中后期有出血。
  鸡群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以后要尽早作出诊断,如果鸡群在原本正常的情况下突然出现死亡,而且在剖检后发现腿肌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机体脱水或者肾脏轻微肿胀(不同于肾型传支造成的花斑肾),然后再检查法氏囊是否发生肿胀,最后结合鸡群的临床症状即可作出判断,一旦作出诊断,就要迅速采取对应的防制措施。如果要进一步确诊,需根据病原学进行病毒分离和血清学试验。
  五、对症治疗
  根据发病鸡群的病情轻重和继发、并发病等情况,可以采取多种对症治疗措施。
  单纯传染性法氏囊病感染  对发病轻微死亡较少的鸡群,可在作出诊断后用中西结合抗病毒药物进行饮水治疗,同时在饲料中拌入优质维生素(维生素对免疫抑制的恢复也有一定的作用)。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注意病鸡的死亡情况,如果死亡比较平稳,鸡群的精神状态又变化不大,可以不改变治疗方法。但如果死亡增加,病情继续发展,即使鸡群精神状态良好也要考虑紧急注射卵黄抗体。笔者在11月初接诊了1例2800只31日龄发病的肉鸡群,发病当天上午死亡4只鸡,其中有3只出现不同程度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变,因鸡群状态较好,就用囊必妥中药口服液和瘟毒速效等西药混合饮水治疗,但当天下午和晚上又陆续死亡15只,这种情况下应该连夜注射抗体,但由于养殖户怕麻烦,鸡群的采食饮水又一直正常,所以一直坚持药物治疗,结果6天的发病过程共死亡130只,最后虽然也恢复了正常,但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注射抗体时要逐只进行,为避免因应激加重病情,注射时可先从鸡棚的一边用铁丝网或其它工具拦出一定的空隙,然后向另一边慢慢移动,抓放鸡时动作要轻,注射中途要勤换针头。
  对于接近出栏日龄原来生长发育又一直正常的发病肉鸡群,考虑到注射抗体造成的应激较大,一般不主张注射抗体,而是采取药物的维持治疗,必要时可配合使用干扰素。
  并发和继发感染时  鸡群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以后,由于免疫功能被破坏而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所以很容易发生大肠杆菌病、盲肠球虫病和新城疫病等并发和继发病。
  发生大肠杆菌病时,可以及时取病(转29页)(接26页)料作药敏试验,然后根据试验结果配合投药。同时,在注射抗体时,可在抗体中加入适量的头孢类抗菌药物来防止或治疗大肠杆菌病。
  发生

上一条:浅淡马立克氏病与白血病及二者的可视区别
下一条:谨防肉鸡维生素缺乏症
联系地址: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武庙乡   总经理:刘照明
联系电话:13513769837   业务QQ:651743219    电子邮箱:gushituji@126.com
(C)2007 版权所有固始土鸡孵化中心   技术支持:固始土鸡孵化中心   豫ICP备07006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