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鸡病防治>>免疫>>正文
鸡的多重感染与免疫抑制性疾病
来源:青岛绿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技术部  点击量:3359

  一、鸡群中免疫抑制性病毒感染的多样性和普遍性
  有许多种病毒感染可能在鸡群中引起免疫抑制,如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LAV)、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禽呼肠孤病毒(ReoV、马立克病病毒(MDV)等。虽然它们分别能引起特定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但其中有些病毒感染则以诱发鸡群的免疫抑制状态为其主要病理作用,仅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表现出特异性症状和病变,如REV、ReoV和CLAV;有些病毒的某些致病型株就只是引起免疫抑制,如IBDV的美国变异株及在市场上供应的某些毒力较强的商品疫苗株;有的病毒则在没有出现特异症状和病变前的感染早期就以免疫抑制为其主要致病作用,如MDV。虽然还没有引起明显的病理变化,但它们诱发的免疫抑制状态足以给鸡群带来显著不良影响,如导致不同的继发感染或二重及多重感染(如继发性大肠杆菌病),对鸡群疫苗免疫效果减弱(如对鸡新城疫疫苗免疫),使某些疾病表现得更为严重(如导致IBDV感染引起的死亡和ALV-J引起的肿瘤发生率显著增加)等。在大规模集约化饲养的鸡场,这类免疫抑制性病毒感染更是影响鸡场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随着养鸡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养鸡业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控制免疫抑制性病毒感染则是其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在可能引起鸡群免疫抑制的病毒中,能通过鸡蛋垂直传播的病毒感染更要引起注意,如REV、CLAV、ReoV不仅能横向接触传染,还均可通过鸡蛋造成垂直传播。由垂直传递引起的先天感染不仅发病严重,更会带来一些流行病学上的问题。如非SPF鸡胚来源的弱毒疫苗的污染问题和鸡群感染的控制问题。例如,由于REV污染的弱毒疫苗(如抗马立克病及鸡痘疫苗)接种一周龄以下雏鸡引起的REV感染相关的综合征,在国内外不断有所报道。我国目前有相当多的鸡群仍在应用非SPF鸡胚来源的疫苗,也导致该病毒感染在我国鸡群中感染的普遍性。
  二、我国鸡群中免疫抑制性病毒感染的严重性
  虽然对免疫抑制性病毒感染在我国鸡群中的发生状况目前还缺乏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但已有不少报道显示了它的普遍性。
  1.鸡贫血病毒流行状况。根据对CLAV抗体的监测,崔观兰等(1994)证明有80%的随机鸡血清标本对该病毒呈阳性反应,而刘岳龙等(1996)用特异性核酸探针作斑点杂交表明,在被检测的52个鸡群中36个有CLAV感染。最近,我们在对从全国各地随机采集到的65个法氏囊样品中,有40%的样品中经CLAV特异性核酸探针检出该病毒的存在。
  2.马立克病病毒的感染率。在我国,不论是鸡场还是禽病专业人员,对马立克病病毒的感染,似乎仅注意由病毒感染诱发的肿瘤直接引起的死亡,而常常忽视该病毒感染在诱发肿瘤前可能造成的免疫抑制。为了了解广西当地三黄鸡中MDV的感染状态,蒋玉雯等(1999)发现,在4—5月龄的三黄鸡中MDV的自然感染率可达23.1%—26.7%,此后显著下降。同样,在我们对从各地随机采集来的65份凝似传染性法氏囊病病鸡的法氏囊样品用核酸探针作斑点杂交时,有61.5%的样品对MDV呈阳性反应。我们在对江苏某商品肉鸡群屠宰前随机采样,在100多份羽囊样品中,有31.3%样品显示感染了该病毒。
  3.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感染状态。在80年代,REV感染在我国仅偶见报道(崔治中等,1987;何宏虎等,1988),但近来发现,在一些鸡群中对REV抗体阳性率已相当高。何勇群等(1998)所作的调查表明,在北京郊区7个有不同症状的鸡场,其对REV抗体阳性率可能高达21.4%—71.0%。其中,出现免疫抑制状态的鸡群对REV抗体阳性率要比正常鸡群高得多。在一个有所谓传染性腺胃病并发生生长迟缓的鸡群,杜元钊等(1999)也分离到REV。最近,我们用对REVV的核酸探针作斑点杂交从全国各地采集的65个随机法氏囊样品中检测出对这种病毒的感染率为23.1%。在江苏省某肉鸡群采集的样品中,阳性率是19.6%。更值得注意的是,分别在江苏和山东二个表现出明显免疫抑制状态的父母代种鸡场的50日龄的后备种鸡群,均分离到REV,二个鸡群对REV的病毒血症分别是4/4和2/4。
  三、由免疫抑制性病毒多重感染引起鸡群的免疫抑制
  在我国,不仅不同种类的免疫抑制性病毒感染在鸡群中很普遍,而且由这些病毒造成的鸡群的二重感染及多重感染亦相当普遍。
  我们在屠宰前后对一健康商品代肉鸡群的检测表明,其羽囊中MDV的阳性率为25/80(31,3%),胸腺中对CAV和REV的阳性率分别为9/46(19,5%)和17/80(31,3%),其中有5只鸡同时感染MDV和REV。
  对来自江苏及其它8个省市的65只临床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鸡法氏囊样品的检测表明,在法氏囊中大都能检出IBDV,此外还分别能检出MDV、CAV和REV中的一种或二种甚至同时检出所有四种病毒。在这65份样品中,17份样品感染了上述四种病毒中的二种,16份样品感染着三种病毒,还有5份样品感染了所有这四种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病毒。
  不久前,我们分别在江苏和山东的二个种鸡场遇见了典型的由于CAV和REV双重感染引起的全鸡群的免疫抑制状态。虽然二个鸡群对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和鸡贫血病毒(CAV)都有较高的感染率,但在对鸡群的系统病史、病理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做综合分析判断的基础上,确定这二个鸡群的免疫抑制主要是由于整个鸡群在早期感染了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所致。
  病鸡群A:为江苏省泰州市某个体户所有,系从1999年5月从海门某肉鸡集团公司购入。该鸡群最初共引进2500套AA父母代种鸡,购入后生长状况就比其它鸡群差。该鸡群曾按常规程度免疫接种,即:1日龄用克隆30新城疫弱毒苗点眼及注射NDV油乳剂苗;13日龄使用法氏囊苗(囊病3号);20日龄再次使用囊病3号。30日龄左右,有三四十只鸡发病死亡。经剖检(剖检变化为:胸肌、腿肌出血、法氏囊肿大出血),怀疑为法氏囊病。在35日龄时,仍不断有鸡死亡。经剖检,怀疑为新城疫,故随后在40日龄时用新城疫Ⅳ系苗3倍量肌注。51日龄时,当地兽医站随机采血检测,对NDV的HI效价仅为23-6,而该站同时检测的其他正常鸡群为27-11。至55日龄时,全群已死亡40多羽,另还有20多羽处于频死状态。其他病鸡生长缓慢,个体明显较正常鸡偏小,体重也轻得多。送检鸡已为55日龄共8只。主要剖检变化为:有6只呈明显的腹膜炎、肝周包膜增厚,心包炎引起心包膜增厚;4只法氏囊萎缩,6只胸腺显著萎缩或出血;4只腺胃肿大;2只骨骼色泽略淡或液化。
  病鸡群B:为山东省某大型AA肉鸡父母代种鸡场,发病鸡群共有24000套后备种鸡,1999年9月中下旬从北京某祖代鸡场购入。购入后即按该场多年来的常规免疫程序免疫,即:7日龄,IBV的Ma5株疫苗加NDV的克隆30弱毒苗;10日龄,鸡痘疫苗。该批鸡一周龄时,其死淘率比通常高1%;但从2周龄起开始,死亡率升高。在30日龄时达到高峰。在43日龄笔者现场观察时,见许多鸡精神萎盹,少数鸡眼流泪,或出现痘痂但并无明显呼吸道症状;全群生长状态很差,个体大小不一,平均每羽比正常鸡群小100克,自购入以来,在总共24000套鸡中,已死亡4000羽。并仍在不断死亡,每天约死50—80羽。根据该场兽医记录,鸡群虽已经NDV疫苗二次免疫,但对NDV的HI抗体滴度很低,有的几乎无反应,在第二次免疫后二周采血,三幢鸡舍的平均HI滴度分别只有21.2,21.4和21.2(每舍10羽鸡的平均数)。扑杀和剖解20羽病鸡,其中有19羽的胸腺显著萎缩,法氏囊亦萎缩,但未见出血;有8羽的腺胃肿大如球状,但只有2羽腺胃粘膜有少量出血点;有10羽出现严重的纤维素样腹膜炎或肝周膜,心包膜显著增厚呈白色;个别肾脏有尿酸盐沉积;骨髓色泽基本正常。为了确证病因,我们对这二个鸡群做了详细而全面的实验室诊断。
  取血浆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并培养7天后,用对REV的单抗11A25或对J-亚群白血病病毒(ALV-J)的单抗JE-9间接荧光抗体反应(IFA),或提取感染细胞全基因组DNA作PCR检测ALV-J的前病毒DNA。
  从病鸡群A的4只鸡采集血浆接种CEF,在IFA中全部对单抗11A25呈强阳性反应,而对单抗JE9不反应,从感染的CEF提取的DNA中也未能用PCR检出ALV-J,表明经检测的这4只鸡全部呈现对REV的病毒血症,但未见对ALV-J的病毒血症。
  从病鸡群B的4只鸡(已47日龄)采集的血浆接种CEF,在IFA中有2份样品对单抗11A25呈强阳性反应,而对单抗JE9不反应,表明对LAV-J无病毒血症,但有二只也对REV呈病毒血症。
  取病鸡的脾脏及胸腺提取DNA,分别用CAV的全基因组DNA克隆质粒或对REV的前病毒cDNA验证。结果表明,在病鸡群A的8份脾脏DNA样品中有7份在点杂交和PCR中对CAV呈阳性反应,而对REV只有1份阳性。在病鸡群B中,在检测的14份脾脏DNA样品中,在点杂交和PCR中有12份对CAV呈阳性反应。在病鸡群B中,在检测的14份脾脏DNA样品中,在点杂交和PCR中有12份对CAV呈阳性反应。在分子杂交中只有2/14对REV探针呈阳性反应,而在PCR中,有8/14份样品可用REV特异引物扩增出REV前病毒DNA,而显示REV病毒血症的二只鸡,其分子杂交和PCR均为阳性。
  上述二个发病后备种鸡群,除了生长迟缓这种非特异性症候外,还出现了全群免疫抑制状态的典型表现,如对NDV疫苗免疫后HI滴度很低(在鸡群B更为明显),不断的零星死亡但又无法确定病因,剖解见法氏囊和胸腺这二个中枢性免疫器官明显萎缩及可能由继发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膜炎、肝周炎和心包炎。用不同手段进行的实验室综合诊断证明,相当高比例的鸡呈现的REV和CAV的双重感染乃是引起二个鸡群免疫抑制的原因。但是这二群鸡在二周龄内的死亡率仅略高于正常,死亡高峰出现于30日龄左右,且亦未见明显的贫血的表现。这表明,CAV感染不是发生在雏鸡生命早期。相反,由于这二群鸡已在45—55日龄鸡,但仍能检出如此高比例的REV病毒血症(4/4和2/4),表明REV感染一定发生在早期,即出壳后1—3天内。因为只有胚胎感染或出壳后1—3天内感染了REV才可能表现持续的病毒血症,随后的横向感染即使在2周龄后人工接种,也只表现短暂的一过性病毒血症。因此我们推断,这二个鸡的REV和CAV双重感染是由REV早期感染诱发的,即先有REV感染,在此基础上的CAV感染加重了免疫抑制的严重性。至于二个鸡群引起REV早期感染的原因,我们已不便查明,但根据国外报道的先例及国内前几年实际上发生过的情况,不能排除由于1—3日龄内使用的弱疫苗污染REV这一可能性。
  这几年中,我国各地都报道了以腺胃肿大为特征的所谓的传染性腺胃病。对其病因则众说不一,由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呼肠孤病毒、NDV和REV等引起的各种观点都有。本文报道的二个鸡群中亦有40%—50%的病鸡腺胃出现球状肿大的表现。但我们认为,腺胃肿大在鉴别诊断上只能看作为一种次要的非特异性病理变化。因此,考虑到在过去三、四年中有关传染性腺胃病或腺胃型传支中,有不少文章都提到同时有法氏囊和胸腺萎缩的病理变化,其中必有一些病例与本文报道的鸡群的免疫抑制状态的病因相类似,只是也被忽视了而已。实际上,文献上有关鸡腺胃炎的最早报道就是来自于马立克病疫苗污染的REV感染的报告(Jacksonetal.,1997)。
  四、应该提“条件致病性病毒”的概念吗?
  条件致病性细菌已是传染病学中被广泛接受的概念,但是否也需要应用“条件致病性病毒”这一概念呢?提出这一问题作为本文的结尾。
  在“DiseasesofPoultry”著本书中,对多种病毒病都提到相应病原在鸡群中的普遍存在。但是,由这些不同病毒引起的病却并不是普遍发生和流行。虽然,其中相当多的病毒只是弱毒或须要一定条件激发下才会引起发病。本文前面已提到,在一些鸡可同时检出三种甚至四种不同的病毒,但它们对这一个体的感染显然不会是同时开始发生的。其中先发生感染的病毒并没有直接引起发病。对于高密度饲养的鸡群,应用条件致病性病毒这一概念,可能更有利于我们对疫病发生规律的理解。

上一条:鸡群免疫后为什么还发病
下一条:肉仔鸡接种油乳苗的好处
联系地址: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武庙乡   总经理:刘照明
联系电话:13513769837   业务QQ:651743219    电子邮箱:gushituji@126.com
(C)2007 版权所有固始土鸡孵化中心   技术支持:固始土鸡孵化中心   豫ICP备07006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