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鸡病防治>>其他>>正文
中国禽病发生的原因、特点及预防措施
来源:固始土鸡孵化中心  点击量:6259

  要想养好禽,首先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准饲养种类,其次要了群所养禽类的生理措牲和生活情况,掌握其饲养方法和疾生特点,然后了解它、跟踪它、掌握它发病的规律,就可以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去饲养和管理,达到事办功倍。目前禽病仍是制约我国养禽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饲养户普遍反映养禽最担心的仍就是禽发病。

  一 禽病发生的主要特点和原因

  1 禽病发生的主要特点

  (1)传染病危害严重。疫病普查结果显示:到目前为止,对我国养禽业构成威胁和危害的疾病有70-80种,而20世纪80年代仅有30多种,目前最多的仍为传染病,约占禽病总数的75%以上,成为禽病防制的主要内容。新的疫病(过去不明显或过去未曾发现的;过去从未发生过或很少发生的疫病)不断增多。随着从国内外频繁地引进新的家禽(尤其是鸡的品种),新的禽病也随之带了进来;同时随着养鸡场年限的增长,疫病的种类也不断增多。如近几年来相继出现的鸡禽流感(其中最危险的血清型有H5、H7型)、传染性法氏囊病(1BD)、鸡产蛋下降综合征(EDS76),以肾和腺胃病变为主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1B)、鸡病毒性关节炎、鸡传染性贫血(CIA)、禽脑脊髓炎(AE)等。

  (2)疾病种类繁多复杂。新城疫(在水禽称为禽副黏病毒病)、禽霍乱、鸡白痢、鸭瘟等老病常年不断发生和流行,低致病性禽流感、鸡传贫、减蛋综合征、番鸭细小病毒病、鸭传染性浆膜炎等等新病又不断出现。如传染性法氏囊病过去只独发于鸡,而现在发现鹅、鸭、雉鸡等也可发生;鸡白痢过去认为只发生于雏鸡,现在中鸡也感染;大肠杆菌病现在还出现了脑型、肿头型、眼型等新类型;过去禽流感和禽副黏病毒病在水禽鸭与鹅不发病,但现在也能造成大量死亡。多原因的混合感染增多。集约化养鸡的特点决定了禽病发生的复杂性,往往呈现多发性、并发性感染,很少单独发病。如坏死性肠炎,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常与球虫病有关;大肠杆菌所致的肠道感染与病毒(如轮状病毒、冠状病毒)有关;支气管炎病毒或喉气管炎病毒、支原体混合感染,引起呼吸道病;法氏囊病毒与鸡新城疫病毒混合感染;禽流感经常与大肠杆菌、新城疫等并发或相继感染。混合感染后会产生混合的临床症状,这些症状会随各种病原体之间的比例改变而改变,而很少产生典型的临床症状,给这些疾病的诊断、治疗或根除造成了困难。

  (3)典型疾病非典型化。某些疫病在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方面出现了新的变化,发生了新特点:如以前呈现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典型临床症状发生的鸡新城疫,现在逐渐被非典型性新城疫所代替,表现为发病率不高、临床症状不明显,病理剖解变化不典型,死亡率低,这给本病的诊断、防疫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又如鸡白痢已由雏鸡逐渐发展到成年鸡,可造成产蛋率下降。兽医实践中常常发现不少疾病不像教科书中所描述的典型症状和病理变化,而是以新的面貌出现——即非典型化。如鸡新城疫、鸡白痢、传染性法氏囊病、大肠杆菌病等都出现非典型病例,而且流行非常广泛,发病率也较高,给诊治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4)混合感染危害加剧。临诊中常有混合感染病例。病毒性混合感染,如禽流感与新城疫和/或大肠杆菌病、鸡法氏囊病与新城疫、新城疫与传支、雏番鸭细小病毒病与小鹅瘟等;病毒性与细菌性混合感染,如新城疫与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等;细菌性混合感染,如鸡大肠杆菌病与沙门氏杆菌病等。

  (5)条件性病原变为非条件性病原。在主要病毒性疾病得到基本控制的情况下,细菌性疾病越来越严重。如大肠杆菌病、鸡白痢沙门氏菌病、鸡慢性呼吸道病、鸡传染性鼻炎等。据初步统计,鸡细菌性疾病大约占30%~40%,且在不断上升。特别是大肠杆菌病由于污染严重,血清型多,易变异,传播途径多,表现的类型多,已成了当今养鸡业很棘手的病。由于某些鸡场药物品种少,长时间使用单一抗生素,致使抗药菌株不断出现,治疗效果普遍较差,给集约化鸡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众所周知,大肠杆菌属条件性致病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致病菌大量繁殖时,才使动物发病,而现在发现它也是一种原发性致病菌,它不仅通过消化道而且多数通过呼吸道感染。又如葡萄球菌病不一定要具备夕L伤这一条件,只要环境或饲料遭污染也可发病。条件致病性病原引起的疫病增多(如鸡葡萄球菌病、绿脓杆菌病、肉鸡矮小综合征等),这些疾病以前人们不曾重视,但由于集约化鸡场饲养密度大,禽舍潮湿,通风不良等因素,引起疾病的暴发,特别是在一些环境卫生条件差、防疫水平低的鸡场易发生。据调查,白羽白壳蛋鸡和白羽肉鸡对鸡葡萄球菌病非常易感,可造成20%-50%的死亡率;雏鸡,特别是新生雏鸡的绿脓杆菌感染可造成25%-50%的死亡率。

  (6)饲养管理水平对疾病影响突出。饲养管理水平的高低对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饲料营养成分不全会造成缺乏症,如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症;药物使用不当会产生抗药性或中毒,如喹乙醇、痢特灵中毒;饲料加工、管理不当也可引起中毒;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都可对家禽尤其是初生禽造成影响,甚至诱发相关疾病。

  此外,营养代谢和中毒性疾病必须引起养鸡工作者的关注。这类疾病种类繁多、发病机理复杂,具有发病慢(一般要经过几周、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发病率高(往往呈现出地方性流行)、病程长等特点且多伴有酸中毒和神经症状、体温偏低,病鸡多有生长发育受阻、营养状况不良、消化机能紊乱和生产性能降低等各种各样的表现,没有传染性。该类疾病早期诊断困难,一旦发生往往造成重大损失。一般情况下以下因素会导致营养代谢病的发生:日粮中营养物质不全、不足或比例不当;患了慢性胃肠道疾病、肝病等造成消化不良;特定时期的营养需要量增加(如在应激、发热、疫苗注射时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饲料中抗营养物质的作用(如豆科植物里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可导致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利用机能障碍等);污染因素(如工业三废、农药化肥、霉菌毒素等);长时间、大剂量的应用磺胺类及抗生素,造成肠胃微生物区系的紊乱而影响消化吸收等。

  2 禽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1)防疫意识不强,免疫程序紊乱:实践中发现有些养殖场或农户防疫意识不强,对所养的家禽不予防疫。有的则进行了初免,而二免、三免则不免或不按时免疫。此外防疫人员责任心不强、疫苗质量不好、疫苗保管、使用不当、疫苗品种不能满足生产所需等等,都不利于禽病防制。而且更多的人认为只要接种了疫苗就万事大吉,既不做免疫监测,更不再将防治这些疾病当作一回事,其后果自然可想而知,这种观念上的错误甚至根深蒂固,祸患无穷。

上一条:引起鸡冠异常变化的原因
下一条:家禽的细菌性疫病防治
联系地址: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武庙乡   总经理:刘照明
联系电话:13513769837   业务QQ:651743219    电子邮箱:gushituji@126.com
(C)2007 版权所有固始土鸡孵化中心   技术支持:固始土鸡孵化中心   豫ICP备07006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