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鸡病防治>>其他>>正文
肉鸡非典型新城疫的发生特点及防制
来源:固始土鸡孵化中心  点击量:5629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肉鸡生产发展特别迅速,在主要产粮省区的广大农村遍地开花,形成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小群体大规模的养鸡生产格局,肉鸡生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要使肉鸡生产继续稳定健康发展,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制约养殖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除体制和政策因素外,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疾病,其中非典型新城疫是当今危害肉仔鸡生产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一、 发生特点
   
  肉仔鸡非典型新城疫多发生在一些规模养殖户,它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率不高,临床表现不明显,解剖病变不典型,死亡率低。发生非典型新城疫的鸡群容易继发支原体和大肠杆菌感染,从而使鸡群死亡率大大增加,生长速度明显变慢,饲料报酬降低,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非典型新城疫的发生大多集中在肉鸡进行二免、三免等的前几天。鸡群中首先出现有呼吸道症状的病鸡,严重病鸡张口、伸颈喘气、咳嗽、食欲降低、拉黄白色稀便,后期拉绿色稀便,精神沉郁,发病后2~3天死亡。剖检病死鸡,嗉囊空虚,在气管内有灰白色或黄白色粘液,喉头及气管上段有出血;腺胃粘膜上有一层灰白色粘稠分泌物,腺胃乳头出血较少见,有时挤压腺胃乳头流出脓性分泌物;十二指肠淋巴集结及卵黄蒂前后淋巴集结出现肿胀、出血甚至溃疡;在回盲口前方肠粘膜出现出血灶,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直肠泄殖腔粘膜出血,越往后粘膜出血越严重。
   
  二、发生原因
   
  1. 疫苗质量差
   
  现在肉鸡生产中使用的疫苗有两种类型:一是活疫苗,二是油乳剂灭活疫苗。一些疫苗生产厂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在生产活疫苗时并非使用SPF鸡胚,这样生产的疫苗质量就没有保证,同时还有可能使被接种的鸡群传染上一些蛋传性疾病,造成更大的危害。另外,油乳剂灭活疫苗中抗原量不足或油佐剂质量太差,使免疫后鸡群抗体水平不高或不整齐,从而引发非典型新城疫。
   
  2. 防疫程序不合理
   
  现在一般肉鸡饲养户每批鸡都采用一种固定的程序进行防疫。实际上,每批肉鸡的母源抗体水平可能不一致,有些鸡群母源抗体水平较高,如果防疫过早,疫苗不能突破母源抗体的干扰,到体内很快被母源抗体中和,起不到防疫的作用;而有些鸡群母源抗体水平可能较低,若防疫过迟,会造成新城疫的发生。另外,养殖户在制定免疫程序时,未考虑到不同病毒之间在鸡体内的相互干扰作用,有时在防疫时把几种弱毒疫苗同时使用,或在免疫时两种疫苗的接种间隔时间太短,造成免疫失败,容易发生非典型新城疫。
   
  3. 疫苗选择不当
   
  有些肉仔鸡饲养户在整个肉鸡饲养周期只选择使用弱毒疫苗进行免疫,而不使用油乳剂灭活疫苗,这样易造成鸡群体内循环抗体效价较低,当环境中有新城疫强毒污染时,就容易发生非典型新城疫。
   
  4. 免疫方法不当
   
  有些养鸡户为了省事,在免疫时,弱毒疫苗统统采用饮水的方法进行。这样的免疫方式,一是不能产生坚强的局部粘膜免疫;二是由于每只鸡喝到疫苗的数量不一致,使鸡群内不同个体间的抗体效价差异较大,从而发生非典型新城疫。
   
  5. 免疫间隔时间不当
   
  雏鸡新城疫首免和二免间隔的时间过长。有些鸡群7日龄首免,28日龄二免,这样使鸡群在二免前的一段时间内,抗体水平较低,不能抵抗新城疫强毒的攻击而发病。另外,还有些养鸡户总怕防不住新城疫,从7日龄起,每隔1周就用1次新城疫弱毒疫苗,并且剂量很大,结果造成鸡群免疫紊乱,鸡体抗体水平较低。
   
  6. 鸡群中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
   
  在肉鸡生产中比较常见的免疫抑制性疾病有马立克氏病、传染性贫血病、传染性囊病、病毒性关节炎和球虫病等。这些病在鸡群中发生后,有时可能表现明显的症状,而有时症状表现不明显或是呈亚临床状态,但它损害鸡体的免疫器官,造成鸡群免疫力下降,在进行新城疫免疫后,鸡群不能产生较高抗体滴度,因而在受到新城疫强毒攻击时易发病。
   
  7. 鸡群应激较严重
   
  鸡群应激,特别是防疫前后鸡群发生应激,使鸡体内皮质固醇等激素分泌增多,从而抑制鸡体的免疫反应,影响鸡体内抗体的产生,使鸡群易发生新城疫。
   
  8. 饲料中营养缺乏
   
  鸡群长期饲喂劣质饲料或饲料中缺乏蛋白质,维生素A、E、C、B3、B6、B5、B7,以及铁、铜、锌、硒等微量元素,可使鸡体免疫机能下降,影响鸡体内抗体的产生。
上一条:引起鸡冠异常变化的原因
下一条:家禽的细菌性疫病防治
联系地址: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武庙乡   总经理:刘照明
联系电话:13513769837   业务QQ:651743219    电子邮箱:gushituji@126.com
(C)2007 版权所有固始土鸡孵化中心   技术支持:固始土鸡孵化中心   豫ICP备07006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