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蛋壳质量受家禽品种、疾病、舍温、生理阶段及营养因素的影响。从目前研究情况来看,蛋壳质量最为重要的是营养。本文从营养角度浅析影响蛋壳质量的有关因素。
钙的需要
普遍认为,不同钙元素的理化特性及家禽的生理变化应作为决定从生长到产蛋日粮钙水平变化的标准。我们都知道,在蛋壳中,钙占蛋壳重量的39%—49%,一般为2·2克。就蛋壳形成所需理想的日粮钙的水平,目前已开展了广泛的研究。
1、钙源的理化特性决定了钙的吸引率。实验证明,产蛋前鸡对日粮中钙的吸收率为57%左右,随后渐渐下降,到产蛋后期减至40%左右,产蛋鸡在350天的产蛋期中对日粮钙的利用率平均只有50·8%。因此,对于产蛋鸡,可以计算其每天需钙量:若蛋重50克,鸡饲料采食量为117克/天/只,则其蛋壳重4·75克(蛋壳是蛋重的9·5%),蛋壳钙含量为1·772克(钙是蛋壳重的37·3%)同时,蛋内容物中钙0·025克,鸡每只每天维持需要是0·100克,故合计净需要量是1·772+0·025+0·100克,即1·897克;由于钙的总利用率是50·8%,所以每只每天需采食量为1·897/0·508克,即3·734克,从而可知饲料中钙的百分含量为3·734/117即3·2%(这种结果只是一种推算过程,结果值是平均值)。
2、钙的需求取决于众多因素:①产蛋率。产蛋率高,需钙越多。②鸡体型。鸡体型越大,维持需要越多,饲料消耗越多。③环境温度。环境温度高,鸡采食量减少,饲粮中钙含量相应增加。④饲料的代谢能。代谢能浓度越高,家禽采食越少,饲料钙含量应相应增加。⑤家禽的年龄。40周龄以上的蛋鸡,需要较多的饲料钙。⑥家禽的品种。重型产蛋鸡因采食量高,其饲粮含量应少于轻型蛋禽。1994年NRC推荐3·4%的钙在大多数条件下是足够的,而在持续高温条件下(33℃,数周)则需要3·5%—3·95%的钙水平。我国产蛋鸡的饲养标准中钙的能量按产蛋率的高低而有所变化,产蛋率在65%以下时,饲料中钙的含量为3·0%,产蛋率在65%—80%时为3·25%,产蛋率高于80%时为3·50%。鸭产蛋期饲料钙为3·25%。
3、考虑钙含量时,应考虑到不同钙源的化学成份、饲喂高钙日粮时间、供钙方式等因素对蛋壳质量的影响。许多学者都认为不同钙源影响蛋壳质量:Lorcher(1974)曾引用Scott(1971)做过的实验,结果证明相同钙含量日粮中,含有碳酸钙粉或磨碎贝壳粉的日粮更能增进蛋壳的抗裂性能;Keshavarz(1989)研究表明,用硫酸钙代替三分之一的碳酸钙粉时,蛋壳质量和钙潴留降低。另外也有实验表明,饲喂含有贝壳碎粒和石灰石碎粒的钙源饲料的产蛋鸡所产的蛋、破碎抗力都优于饲喂以石灰石为钙源的产蛋鸡所产的蛋,其差异很显著(P<0·01)。不同钙源化学成分不同引起对蛋壳质量的影响,很可能是由于化学成分不同而导致钙素的吸引率不同,从而影响了蛋壳质量。
磷的需要
1、正常蛋壳中磷含量仅为0·11%左右,少量的磷决定着蛋壳的韧性和弹性,对防止、减少蛋壳的破损有重要作用,这种影响的产生是由于磷与钙的代谢十分密切。低磷可能对蛋壳品质有利,但磷水平过低会降低产蛋性能;磷水平过高干扰钙从骨骼中脱出进入血液,从而影响蛋壳的钙化过程,导致蛋壳质量降低。Holdre(1981)认为日粮中含钙4%时,蛋壳厚度与总磷之间存在着回归关系;Miles(1982)实验也证明饲料中的磷水平的0·5%以上时,磷水平与蛋壳质量呈负相关。
2、目前报道中对磷的需要量变化不大,只是表示形式有所不同。英国仍用有效磷,美国则改为总磷,过去不论生长鸡、后备鸡、产蛋鸡、种鸡都占日粮的0·5%,现在产蛋鸡总磷一律为0·6%。由于供给的植酸磷利用率低(30%左右),即使总磷达0·6%,但蛋壳质量仍然较差,因此要求在总磷中含30%以上的无机磷,这样,保持日粮有效磷0·42%—0·45%,以保证蛋壳质量。有效磷的计算公式:可利用磷(%)=无机磷(%)+植酸磷(%)×30%,其中,无机磷占总磷需要量的30%以上。
3、在日粮中,控制磷的量,并保持钙磷恰当的比例是重要的。对大多数家禽日粮来说,钙和总磷的质量比为2:1左右较合适,但产蛋鸡钙的需要很高,为满足蛋壳的形成,钙和非植酸磷的质量之比达到12:1,一般认为钙磷(总磷)比在5—6:1范围内较合适,磷含量的具体数值应由钙的比例而定。
维生素D3
维生素D3主要与动物钙磷代谢有关,可以控制钙磷代谢,特别是增加肠对钙磷的吸收,同时还可调节肾脏对钙磷的排泄,控制骨骼中钙与磷的储存。产蛋鸡缺乏VitD3,不仅影响产蛋率,更主要影响蛋壳质量和蛋的孵化率。VitD3发挥生理功能,必须经过两步羟化作用:第一步在肝脏中,VitD3中的C25位置上经胆钙化醇—25—羟化酶的催化作用羟化成25—OH—VitD3;第二步则是在肾脏中进行,25—OH—VitD3被羟化生成1,25—(OH)2—VitD3,这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激素的形式的VitD3。国内的研究报道认为,1000IU/公斤饲料或1500IU/公斤饲料的VitD3含量,蛋壳品质较好。
在高度集约化的生产条件下,鸡群应激是难以避免的,这些应激包括热应激、疾病、(霉菌素、肠炎、营养不良、免疫功能失调等)以及鸡群密度等,它们将对VitD3吸收或在肝脏中的羟化作用造成损害。因此,在蛋鸡日粮中添加25—OH—VitD3,防止应激条件下VitD3转化为活性VitD3能力降低,从而能真正满足需要。研究认为,产蛋鸡或种用母鸡日粮中添加30—70ug/Kg的25—OH—VitD3较适宜。
日粮中的离子平衡
日粮离子平衡状况即人们常说的日粮酸碱性大小。Mongin指出:酸碱平衡是影响蛋壳品质的重要因素,血液中氢离子浓度过高,不利于蛋壳腺中碳酸钙的沉积。排卵后血中酸度升高,导致母鸡出现败血症,而败血症的出现不利于蛋壳的钙化。因此,添加VitC可以改善这种状况,Peebles(1984)报道,在高温或营养不良时,在商品鸡日粮中添加100ppmVitC可改善蛋壳品质。此外,日粮中添加碳酸氢钠能改善蛋壳品质,日粮中纳离子适宜范围是0·14%—0·28%,氯离子是0·20%—0·24%,钠离子与氯离子若能达到平衡,必须应用非氯钠源,如碳酸氢钠。
锰、锌等矿物元素
锰和锌是碳酸酐酶的辅基,碳酸酐酶在二氧化碳与水形成碳酸时起重要作用,生成的碳酸又可作为碳酸根离子生成的一个主要来源。由于蛋鸡日粮中钙含量很高,所以钙对锰、锌的吸收有占位性抑制作用。镁对保证蛋壳强度也有作用,刘建书等认为适宜的镁水平为0·4%或稍高。此外,有报道认为,硼不影响蛋壳质量,但可提高胫骨骨灰分含量。
其它影响因素
采食量的大小会影响蛋壳质量:鸡能主动调节采食量以满足每天能量需要,因此日粮能量水平应适宜,蛋鸡日粮的代谢能浓度通常是10—12KJ/kg,若超过12KJ/kg,可引起采食量降低,从而导致钙磷等营养素的摄入不足,降低蛋壳品质。
高温环境降低了鸡的采食量,使钙磷供应不足,此外这还会使鸡的呼吸加快,排出二氧化碳增多,血液中碳酸根离子浓度就降低,使钙不能充分沉积,造成劣质蛋壳。
母鸡产蛋后期,蛋壳一般都较薄,这是因为产蛋后期的蛋较大,对钙的需要就更多,根据这个生理特点,可在产蛋后期提高日粮中的钙的含量。鸡群若遇到某种应激,如支气管病、新城疫、产蛋下降综合症等都会使蛋壳变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