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鸡病防治>>其他>>正文
鸡产蛋期产蛋突然下降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来源:固始土鸡孵化中心  点击量:5034

  由于集约化养鸡生产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投入,防疫水平的不断提高,给有效控制和消灭疫病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由于传统散养方式的普遍存在,集约化鸡场仍处于小群散养的包围之中,自然界的病原微生物对禽场的威胁仍然存在,给鸡场的防疫造成了困难。笔者根据多年实践,针对蛋鸡在产蛋期产蛋突然下降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如下。

  鸡在产蛋期随时都可能发生轻微下痢、蛋壳粗糙、产蛋率突然下降20%~40%, 全群鸡产蛋异常可持续 4~10周等情况,而引起这些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

  1  环境因素

  1.1  光照变化:如随时改变光线颜色,突然停止光照,光照时间缩短,光照强度减弱,光照时间不规律(忽长忽短,忽早忽晚,忽照忽停,晚间忘记关灯)等。

  1.2  通风严重不足:机械通风的鸡舍在炎热气候长期停电,冬季为了保暖,长时间不通风等。

  1.3  温度变化:突发的高温或低温,夏季持续的高温或冬季保温不利持续低温等。

  1.4  长时间断水:因供水系统发生故障或忘记打开开关,造成长时间供水不足或断水。

  2  饲养因素

  日粮中饲料成分发生显著变化或质量有问题,可引起产蛋变化。如日粮中的种类突然改变、饲料搅拌不均、饲料发霉变质、更换鱼粉及酵母粉、食盐含量高、石粉添加量偏高、将熟豆饼换成生豆饼、饲料中忘记加盐等,降低了鸡的采食量,引起消化不良。

  3  传染性因素

  急慢性传染病会使鸡群的产蛋量突然下降。如鸡群受强毒型新城疫侵袭,常使产蛋量下降 50% 以上; 感染减蛋综合征能使产蛋率下降2O %~4O%,如混合感染其他疾病,产蛋率下降 20% 以上。另外,鸡群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霍乱、球虫病、大肠杆菌病、禽流感等,都会使产蛋率大幅度下降。

  4 非传染性因素

  4.1   营养不足:主要是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的缺乏及维生素、微量元素的缺乏和不均衡。

  4.2   中  毒:饲料变质或添加药物过量等引起的全群中毒。

  4.3  应激反应:鸡群突然受惊,接种疫苗和饲喂药物造成的应激,都会引起产蛋量下降。

  5  加强饲养管理

  当发现鸡群的产蛋量突然下降时,应尽快从环境、饲养管理及疾病诸方面查明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将损失减少至最低限度。为了使蛋鸡保持稳定产蛋率,延长产蛋高峰,必需提供合适的产蛋环境,减少以上各种不利因素的发生,以下提供几点防治措施。

  5.1 使鸡舍保持适当的温度 产蛋鸡要求温度范围是8~27℃,最适宜产蛋温度是13~24℃,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产蛋,每升高或降低1℃都会使产蛋率下降1% 。

  5.2 注意光照  一般产蛋期要求光照每天保持16h。最适光照强度为 5 lex,在阴雨天、雾天光线暗或冬季日照短应及时开灯补充光照。此外,应常擦拭灯泡,以防灯泡变脏后光照强度减弱,并做到光线均匀一致。

  5.3  保持适当湿度  产蛋鸡要求湿度范围是50%~70%, 最适湿度是 60%~65% 。湿度过低易使鸡体脱水和引发呼吸系统病: 湿度过高,常常使鸡舍空气污浊,而易引发各种疾病。

  5.4   坚持通风换气、消毒  鸡舍密闭较严时,会有大量有害气体产生,如 H2S 、MH3 、C02等,可诱发鸡的慢性呼吸系统病、传支、传喉、鼻炎、大肠杆菌病等,因此每天应坚持通风换气,坚持做好环境消毒,选择两种以上不同的消毒药交替使用,防止各种病毒、细菌的繁殖传播。

  5.5  科学防疫、合理用药   结合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有条件的要对产蛋鸡群定期进行抗体监测: 鸡群发生疾病,要及时确诊,在兽医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

  5.6  减少应激 保持良好而稳定的饲养环境,尽量减少不良刺激,保持均衡营养,增强鸡群抗应激能力。

  5.7 淘汰低产鸡  到200 日龄左右,应注意观察鸡群,对冠萎缩、耻骨收缩、羽毛紧收、腿部皮肤发干,胸肌菲薄而腹部下垂呈企鹅状行走的鸡进行单独饲喂或淘汰。既可节省饲料量又能提高产蛋率,同时又能防止其它疾病的传播,减少投入,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上一条:浅淡马立克氏病与白血病及二者的可视区别
下一条:我国近期禽病流行趋势
联系地址: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武庙乡   总经理:刘照明
联系电话:13513769837   业务QQ:651743219    电子邮箱:gushituji@126.com
(C)2007 版权所有固始土鸡孵化中心   技术支持:固始土鸡孵化中心   豫ICP备07006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