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鸡病防治>>其他>>正文
肉鸡死亡率高的原因分析
来源:丹东市畜牧技术推广站供稿  点击量:3080

  肉鸡饲养业以其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深受农民的欢迎。但也正是因为生长速度快,需要的饲养、管理水平相对较高,因而不论在饲养过程中,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死亡率增高,据调查平均死亡率都在10%左右,个别鸡群高达30%,严重影响了农民饲养肉鸡致富的积极性。为了更好的帮助肉鸡饲养户养好肉鸡,根据本人多年的实践经验,现归纳主要原因如下:

  1、鸡群的发病规律:发病鸡群多呈大肠杆菌感染、慢性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其次是沙门氏菌病、传染性肾传支。沙门氏杆菌多发生在育雏期的1—12日龄,大肠杆菌多发生在17日龄以后,慢性呼吸道疾病及肾传支多发生在21日龄以后,死亡多以大肠杆菌与慢性呼吸道病为多,约占总死亡率的80%.发病死亡原因分析:

  (1)、消毒不严格。目前大部分饲养户使用火碱、烟熏、广谱消毒剂更等消毒措施.但因集约化饲养,周围环境污染严重、空栏时间短、消毒不彻底等原因,造成病原的存在与传播,据调查凡新建的鸡舍或采取定期消毒的饲养户,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这说明消毒工作是降低肉鸡死亡率的关键环节。

  (2)、育雏阶段舍内温度控制及通风不良。养鸡户多数利用塑料温棚养鸡,特别是在冬春季节,舍内与外界温度变化大,为了保温造成通风不良,有的注意通风造成温度忽高湖低,加之投放疫苗等应激刺激,极易引起鸡群发生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3)、免疫失败。肉鸡按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后,仍发生类似的传染病,主要原因是免疫程序不和理和疫苗保管使用不当、剂量不准确,点眼不到位、饮水免疫控制时间短或饮水量不当发生问题。

  (4)、用药不当。一是大部分养鸡户长期用药单一,使病原产生了抗药性,造成发病常规投药剂量不起作用,投药量过大,又容易引起中毒。二是长期连续用药,不仅造成药物中毒,而且打破了肠道正常菌落平衡,引起肠道疾病不断发生,也增加了养鸡成本,据调查,有的养鸡户,每只鸡投药费用近1.9元。

  (5)、诊断治疗不及时。部分养鸡户在鸡群发病后,仅凭经验投药治疗,往往造成用药不当、治疗不及时,不但失去投药目的,而且还增加了养鸡成本,加重了病情,提高了死亡率。

  3、应对措施:

  (1)严格执行消毒程序。鸡舍在一个饲养周期结束后,马上进行消毒、水洗、干燥1—2天后进行消毒,特别注意的是空栏时间不要少于15天,这样可有效阻断舍内残留的病原微生物的生命周期。消毒的顺序为顶棚、墙壁及设备,最后为地面。设备可用0.2%的百毒杀喷洒消毒,顶棚与离地面1.5米以上墙壁用8%生石灰水与1%的火碱水混合喷洒消毒,1.5米以下墙壁与地面用3%火碱水消毒,有条件的在进鸡前5—6天,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每平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溶液28—42毫升,高锰酸钾14—21克,在室温25℃,湿度75—80%条件下,密闭熏蒸消毒1—2天。随之将鸡舍封闭,不准随意进入,以防发生重新感染。以后进雏后每隔5—7天消毒一次,选择百毒杀、0.1%新洁而灭、0.2%-0.5%过氧乙酸、0.5%-1%漂白粉溶液等消毒剂交替使用,以发挥消毒剂的互补作用。

  (2)、控制好环境。育雏前期看好温度,避免温度忽高忽低。接种疫苗舍内温度稍高为宜,后期管理以通风为主,消除舍内的氨味及臭味。另外湿度是否适宜,除用湿度计测量外,还可通过人的感觉和雏群表现来判定,湿度适宜时,人入舍后有湿热的感觉,如感觉鼻干口燥,雏群骚动时有灰尘,说明湿度偏低。通风换气是为了及时排除室内污浊空气、吸入新鲜空气,调节舍内温度,减少氨、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含量。冬春季节,为保持育雏室的温度,可装钉纱布气窗进行换气,以人入舍后不感觉气闷和有氨气刺激鼻眼感觉为宜。同时注意应激因素的影响。实践证明:凡通风好的鸡舍,可有效防止和缓解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3)、按程序免疫,保证免疫质量。在接种疫苗时,要严格掌握剂量,确保免疫部位准确无误,特别是饮水免疫,控制饮水时间应不少于3小时。

  (4)、及时确诊治疗,合理科学用药。为有效防治肉鸡疾病,要把预防作为重要环节来抓,一是要根据肉鸡育肥阶段,易发病日龄进行提前投药预防;二是做好发病时鸡的正确诊断,合理用药治疗;三是针对某一病原,在用药时要选择多种药物交替使用,防止其产生抗药性,在鸡群发病期,除合理投药防治外,还要加强环境的改善和消毒等工作。

上一条:浅淡马立克氏病与白血病及二者的可视区别
下一条:我国近期禽病流行趋势
联系地址: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武庙乡   总经理:刘照明
联系电话:13513769837   业务QQ:651743219    电子邮箱:gushituji@126.com
(C)2007 版权所有固始土鸡孵化中心   技术支持:固始土鸡孵化中心   豫ICP备07006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