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禽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禽类的生理特征,禽病的临诊诊断可包括:流行特点调查;禽群和个体症状的观察以及病理解剖三个方面。由于禽病的复杂性和症状类同性,通过临诊诊断一般来说,只能作出初诊,要进行确诊必须依靠实验诊断。 l. 流行特点调查 流行病学的调查侧重了解病史方面的情况;而以诊断为目的的调查则既包括病史、防疫情况,也包括对现症的观察,通过流行病学的调查,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依据。下面以诊断性调查为主,介绍调查的主要内容。 (1)现症及其发展过程主要询问何时发病,病禽的日龄、发病的症状、疾病的传播速度等情况。借以推测疾病是急性或慢性,是细菌性或病毒类以及怀疑是什么病。如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后症状减轻或迅速停止死亡,可提示是细菌性疾病;突然大批发病死亡可提示是中毒疾病。 (2)病史与疫情 ①了解养禽场或养禽专业户的禽群过去发生过什么重大疫情,有无类似疾病发生,其经过及结果如何等情况,借以分析本次发病与过去疾病的关系。如过去发生过禽霍乱、鸡传染性喉气管炎,而又未对鸡舍进行彻底消毒,鸡也未进行预防注射,可考虑是旧病复发。 ②调查附近家禽养殖场的疫情情况。如果这些场、户的家禽有气源性传染病,如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鸡痘等病流行时,可能迅速波及到本场。 ③对从引进种蛋、种禽的地区进行流行病学情况调查。这可以提供有关本地区所发生疾病的诊断线索。有许多疾病是经蛋和种禽传递的。如新进带菌、带病毒的种禽与本地禽混群饲养,常引起一些传染病的爆发。 (3)平时防疫措施落实情况:了解防疫制度及贯彻情况。有无严格的消毒措施;对病禽预防接种过什么疫苗,什么时间预防接种的及接种途径;是否进行过药物预防和定期驱虫等,由此来综合分析病因。 (4)饲养管理状况主要了解饲养密度是否过大,通风是否良好,温度、湿度和光照是否适宜,饲料是否全价、有无发霉等根据这些情况来找病因。 (5)产蛋鸡的产蛋量与肉用鸡的体重等 这些情况可作为有无疫病的参考。如产蛋率下降,可考虑鸡新城疫、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支气管炎、禽脑脊髓炎、败血支原体病、传染性鼻炎、产蛋下降综合征以及温和性的禽流感等。鉴别这些疾病,须结合临诊、剖检和实验室化验等来综合判定。如软皮蛋,常见于钙、磷的缺乏或比例失调和维生素D的代谢障碍。 2.禽群与个体症状的观察 (l)禽群症状的观察。在舍内一角或运动场外直接观察,开始时要静静地窥视全群状态,以防止惊扰禽群。主要观察禽群的各种异常现象,为进一步诊断提供线索。 ①观察禽群状态,注意观察禽群对外界的反应,精神状态等。健康禽听觉灵敏,白天视力敏锐,周围稍有惊扰便迅速反应,公鸡鸣声响亮。 ②观察采食和饮水情况,根据每天喂给饲料的记录,就能准确地掌握摄食增减的情况。如舍内温度高,禽的采食量减少,禽舍温度偏低,采食量增加。而一般禽患病时,采食量就减少,但饮水量一般是有所增加的。 ③看呼吸、听咳嗽,在正常情况下,鸡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为22~30次.鸭15~18次,鹅9~10次,计算鸡的呼吸次数,主要是观察泄殖腔下侧的下腹部。这是因为鸡无横隔膜,呼吸动作主要靠腹肌运动而完成。观察呼吸数时,要特别注意有无咳嗽、喷嚏、张嘴出气等现象。如张嘴伸脖呼吸,多见于鸡痘(粘膜型)、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鼻炎、鸡毒支原体病、鸡新城疫(非典型型)、禽热射病等。 ④运动和行为和观察,检查有无鸡扭头曲颈或伴有站立不稳及运转后退等。雏鸡头、颈和腿部震颤,伏地打滚,为禽脑脊髓炎的特征。瘸腿常见于关节炎。神经型马立克氏病,常可见劈叉姿势。如鸡集聚在一起,可能是鸡舍温度过于寒冷。同样,发病鸡也好集聚在一起。若雏鸡集聚在一起时,可能发生鸡白痢、副伤寒或球虫病等。 ⑤观察羽毛、被皮,成年健康禽的羽毛整洁、光滑、发亮,排列匀称。刚出壳的雏鸡被毛为稍黄的纤细绒毛。当鸡发生急性传染病、慢性消耗性病或营养不良时,鸡的被毛无光、蓬乱、逆立,提前或推迟换毛。被皮指家禽的冠、肉髯喙和趾部等,健康公鸡的冠较母鸡冠大而厚,冠直立,颜色鲜红、肥润,组织柔软光滑。肉髯左右大小相称,丰满鲜红。火鸡被皮主要观察头和颈的秃裸部位。火鸡头上有珊瑚状皮瘤,正常时表面有丰富的血管网,呈鲜红颜色。火鸡皮瘤颜色常常发生变化,安静时为红色,激动时变成浅蓝色或紫色。 被皮颜色的改变,是病态的一种标志,通常鸡患病之时,它的冠和髯会出现以下几种颜色变化。冠发白,见于内脏的器官、大血管出血,或受到寄生虫的侵袭(蛔虫、绦虫),也见于慢性病(结核、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营养缺乏等症;冠发绀,常发生于急性热性疾病,如鸡新城疫、禽流感、鸡伤寒、急性禽霍乱和螺旋体病,也见于呼吸系统的传染病(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毒支原体病、慢性禽霍乱)和中毒病;冠黄染,发生于成红细胞白血病、螺旋体病和某些原虫病(鸡住白细胞原虫病);冠萎缩,常见于慢性疾病,初开产的鸡突然鸡冠萎缩为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冠水泡、脓泡、结痂,为鸡痘的特征。火鸡痘常见于头皮瘤痘疹。冠上有粉末状结痂,见于黄癣、毛癣。鸡头肿大,常发生于鸡传染性鼻炎和禽流感。 ⑥观察粪便,粪便的异常变化,往往是疾病的预兆。刚出壳尚未采食的幼雏,排出的胎粪为白色和深绿色稀薄液体。成年鸡正常粪便呈圆形、条状,多为棕绿色,表面附有白色的尿酸盐。鸡患急性传染病(鸡新城疫、禽流感、禽霍乱、禽伤寒等)时,由于食欲减少或拒食,而饮水量增加,加之肠粘膜发炎,肠蠕动加快,分泌液增加,所以排出黄白色、黄绿色的恶臭稀粪便,常附有粘液,有时甚至混有血液。 雏鸡白痢时,病鸡排出白色糊状或石灰样的稀粪,粘在泄殖腔周围的羽毛上,有时结成团块,把泄殖腔紧紧堵塞。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三周龄以内的雏鸡,可造成大批雏鸡死亡,这是本病的特征。 鸡感染球虫时,可引起肠炎,出现血便,雏鸡多感染盲肠球虫,排出棕红色稀粪,甚至纯粹血便。2.5~7月龄的鸡主要感染小肠球虫拉黑褐色稀便。感染球虫的鸡,通过粪便检查可找到卵囊。 雏鸡患传染性腔上囊病时,排出水样含有尿酸盐的稀便,结合病理剖检变化可确诊此病。另外,雏鸡如患马立克氏病、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曲霉菌病时,也常伴有下痢症状。 鸡有蛔虫、绦虫等肠道寄生虫时,不但出现下痢,有时还有带血粘液,在粪便中可找到排出的虫体、节片及虫卵。 鸡患副伤寒、禽大肠杆菌病时,出现下痢,泄殖腔周围常粘有糊状粪便。喂劣质饲料以及化学药品中毒时,同样可引起下痢。 (2)个体状态的观察 在患病的禽群中,可挑选几只病禽进行详细的个体检查。检查方法可按消化、呼吸、神经等系统,各器官逐个进行检查。 ①头部检查,有的鸡上喙或下喙特别长,呈交叉状,这多半是由遗传而引起。幼鸡患软骨病时喙发软,容易弯曲出现交叉。 鼻腔:鼻有分泌物是鼻道疾病最显著的症候。一般鼻分泌物最初为透明水样,后变成粘性混浊鼻液。鼻分泌物增多见于传染性鼻炎、禽霍乱、禽流感、败血支原体病等疾病。此外,鸡患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传染性喉气管炎、维生素A缺乏症时,亦可见到。 眶下窦:常见的临诊症状是眶下窦肿胀。病初窦内有粘液性渗出物,多数病愈后自行消失。不过有些病例渗出物变为干酪样,造成眶下窦持久性肿胀。许多呼吸道疾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窦炎。 眼睛:注意观察结膜的色泽、出血点和水肿,角膜完整性和透明度等。眼结膜发炎、水肿以及结膜、虹膜等炎症,见于禽传染性结膜炎、鸡痘、禽曲霉菌病、禽慢性副伤寒、禽大肠杆菌病、禽脑脊髓炎等。鸡患马立克氏病时虹膜色素消失,瞳孔边缘不整齐。鸡患维生素A缺乏症,角膜干燥、混浊或者软化。 外耳孔:外耳孔若被饲料阻塞,可提示鸡舍卫生条件太差。在此条件下饲喂,可使鸡逐渐衰弱、消瘦,产蛋率下降。 口腔:撬开口腔,观察舌、硬腭的完整性、颜色以及粘膜状态。口腔粘液过多,见于许多呼吸道疾病和急性败血症。液体过多并常带有食物,多见于患嗉囊嵌塞或垂嗉的病例。在口腔特别是口咽的后部,如发现白喉样病变,这是鸡痘的症状,口腔上皮细胞角质化,见于维生素A缺乏症。 喉头和气管:用手把口腔张开,可观察到喉头和气管的变化。喉头水肿、粘膜有出血点、分泌出粘稠的分泌物等,是鸡新城疫的特征。鸡痘也偶尔在喉头部见到白喉样的干酪样栓子。喉头干燥、贫血,白色伪膜,易撕掉等变化,见于各种维生素缺乏症。检查气管时,应细心通过皮肤触摸气管环。当有炎症时,紧压气管则呈现疼痛性咳嗽动作,鸡表现甩头、张口吸气。 ②嗉囊检查,嗉囊位于食道颈段和胸段交界处,在锁骨前端形成一个膨大盲囊,呈球形,弹性很强。鸡、火鸡的嗉囊比较发达。常用视诊和触诊的方法检查嗉囊。 软嗉;软嗉的特征是体积膨大,触诊有波动。患某些传染病、中毒病时,触诊发软。如将禽的头部倒垂,同时按压嗉囊,可由口腔流出液体,并有酸败味。火鸡患新城疫时,嗉囊内有大量粘稠液体。 硬嗉:缺乏运动和饮水不足,或喂单一干料常发生硬嗉。按压时呈面团状。 垂嗉;垂嗉伴有肌肉缺乏弹性,嗉囊逐渐增大,总不空虚,内容物发酵有酸味。鸡垂嗉常因饲喂大量粗饲料而引起。 ③胸部检查,注意检查胸骨的完整性和胸肌状态,有时要检查胸廓是否疼痛和肋骨有无突起。检查营养状态时,可触摸胸骨两侧肌肉的丰满程度。肉用鸡常见到胸下囊肿,这是由龙骨部位表皮受到刺激或压迫而出现的囊状组织增生。 ④腹部检查,检查腹部常用视诊和触诊方法。腹围增大,常见于腹水、坠蛋性腹膜炎、肝脏疾病和淋巴白血病。 ⑤泄殖腔检查,检查时用拇指和食指翻开泄殖腔,观察粘膜色泽、完整性及其状态。若泄殖腔粘膜有充血、出血和坏死病变,常见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