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鸡病防治>>其他>>正文
鸡常见病怎样治疗
来源:固始土鸡孵化中心  点击量:5489

  鸡虱病

  鸡虱病是由各种鸡羽虱寄生于鸡的体表引起的。鸡羽虱是一种永久性寄生虫,全部生活史都在鸡身上进行,一般不吸血,只食毛或皮屑。

  一、病原

  鸡羽虱属于食毛虱日短角羽虱科和长角羽虱科的不同属,种类较多。常见的有鸡羽虱、鸡体虱,广幅长圆虱,大姬圆虱等种类。这些种类大小和外观形态虽有差异,但身体的大体结构均相同。羽虱是无翅的昆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宽,并宽于胸部,有咀嚼型口器。胸部分前中后三节,每节腹面两侧各有一对腿,多数羽虱中胸与后胸不同程度融合,表现为二节组成。

  二、生活史:

  鸡羽虱属不完全变态,缺蛹的阶段,整个生活史都在鸡身上进行,由卵经若虫发育为成虫。卵期约一周,若虫阶段需经3-5次蜕皮发育为成虫,需2-4周时间。成熟雄虫于交配完死亡,雌虫可产卵2-3周产完卵后死亡。

  本病在秋冬季节多发,密集饲养时易发。

  三、致病作用与症状

  主要致病作用是搔痒作用,影响鸡的采食与休息等。表现为病鸡奇痒不安,常啄断自体羽毛与皮肉,食欲下降与渐进消瘦,蛋鸡则影响产蛋。

  四、诊断

  本病易于诊断,找到虱子及卵即可确诊。

  五、防治

  主要是药物防治,常用药物为

  ①阿维菌素:按有效成份0.3毫克/千克体重拌食。

  ②阿维菌素1%粉剂10克,拌入20-30公斤沙中,任鸡自行沙浴。

  ③10%二氯苯醚菊酯,加5000倍水,用喷雾器对鸡逆毛喷雾,全身都必须喷到,然后遍喷鸡舍。

  鸡螨病是由剌皮螨科的刺皮螨属、疥螨科的膝螨属,新棒恙螨科的新棒属以及羽管螨科的羽管螨属和麦食螨科吸盘螨属的螨虫,寄生在鸡的皮肤上,皮肤内,羽管中引起的鸡的寄生虫病。

  1、皮剌螨病

  病原为皮剌螨科,皮剌螨属,鸡皮剌螨。鸡皮剌螨呈长椭圆形,棕灰色,吸血后呈淡红色,俗称红螨,雌虫长0.72-0.75毫米,宽0.4毫米。雄虫长0.60毫米,宽0.32毫米。口器长,螯肢呈细长针状,有4对长而强大的足。其发育分为卵、幼虫、稚虫和成虫四个时期。成虫和稚虫时期在晚上爬到鸡身上吸血,其余时期均躲在鸡舍的缝隙当中。成虫能耐饥饿,不吸血状态可生存82-113天。患病鸡表现为日渐衰弱,贫血,产蛋下降,严重的可衰竭死亡。鸡的皮剌螨为红色,易于在鸡舍中发现,找到虫体后可确诊。

  防治方法:

  ①伊维菌素按鸡200微克/千克体重,一次皮下注射。

  ②0.001%及0.002%杀灭菌菊酯药液,用喷雾法喷洒鸡舍墙壁等各个部位,夏季还可直接喷鸡。

  2、鸡膝螨病

  病原为疥螨科膝螨属的突变膝螨和鸡膝螨所引起的。雌虫近圆形,足极短,雄虫卵圆形,足较长。其中突变膝螨雄虫长0.19-0.20毫米,宽0.12-0.13毫米,雌虫长0.41-0.44毫米,宽0.33-0.38毫米。鸡膝螨较小,体长0.3毫米左右。突变膝螨寄生于鸡趾和胫部皮肤鳞片下面;鸡膝螨寄生于鸡羽毛根部皮肤上,二者生活史相似,全部在鸡身上进行。成虫在皮肤挖洞,在逐道中产卵,孵化幼虫,再蜕化后发育为成虫。突变膝螨使趾及胫部无羽毛皮肤发炎增厚,常形成“石灰脚”病,严重者行走困难,甚至发生趾骨坏死。鸡膝螨沿羽轴穿入皮肤,使局部皮肤发炎,奇痒。鸡常啄咬患部羽毛,严重时羽毛几乎脱光,故称“脱羽病”。病鸡体重,产蛋量均下降。用小刀蘸油类液体刮取病变部皮肤进行镜检,查到虫体即可确诊。

  防治方法有:

  ①阿维菌素按有效成份0.3毫克/千克体重拌料喂服。

  ②胺丙畏配成5/万浓度浸泡“石灰脚”。

  3、新棒恙螨病

  病原为恙螨科新棒属新棒恙螨。幼虫寄生于鸡体表,常寄生于翅膀内侧,胸肌两侧和腿内侧皮肤上。其幼虫很小,肉眼难见,饱食后为0.42×0.32毫米,似一微小红点。幼虫有3对足,椭圆形。只有幼虫寄生在鸡体,其余卵,若虫和成虫阶段均在潮湿的草地上。幼虫在鸡体可寄生35天以上。患鸡常显奇痒症状,出现痘疹状病灶,周围隆起,中间凹陷,中心有一小红点即恙螨。

  病鸡消瘦、贫血、拒食、喜卧,可造成死亡。于痘脐中央用小镊子夹取小红点镜检为虫体既可确诊。

  防治方法为:

  ①鸡患部涂擦10%酒精、5%碘酊或5%硫黄软膏,一次既可杀死虫体。

  ②用氯蜱硫磷按每亩250克,喷洒鸡放牧地。

  ③避免在潮湿草地上放牧。

  4、羽管螨病

  病原为羽管螨科羽管螨属双梳羽管螨寄生在鸡在羽毛羽管中引起的。双梳羽管螨柔软狭长,两侧近平行,乳白色。雌虫大小为0.73-0.99×0.18-0.28毫米,雄虫为0.23-0.29×0.15-0.19毫米。羽管螨生活史有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阶段。鸡感染最多的是飞羽,其次是复羽,再次是尾羽。南方感染率高,北方感染率低。该病无显著临床症状,少数鸡在皮肤上形成芝麻大小的充血、出血点,无炎症反应。该病对产蛋有一定影响。感染该病的羽管内有黄色粉末,一般在羽管下部。虫体少时看不到粉末,可将羽管纵向剪开,在解剖镜下检查到虫体即可确诊。

  防治方法:其它药物疗法均不佳,可考虑试作阿维菌素按有效成份0.3-0.4毫克/公斤体重,拌料喂服。  

   鸡球虫病

  鸡球虫病是艾美尔属多种球虫寄生于肠道上皮细胞内引起的。在全国流行普遍,3-7周龄雏鸡最易感,平均死亡率为10%,最高达40%以上。本病的主要特征是消瘦、贫血、血痢、生长发育受阻。

  一、病原

  病原为孢子虫纲艾美尔属的多种球虫,如柔嫩艾美尔球虫,毒害艾美尔球虫等9种,分别寄生在小肠的前、中、后段及盲肠中。虫体呈卵圆形,很小,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柔嫩艾美尔球虫在镜下原生质呈淡褐色,卵囊壁为淡绿黄色。

  二、生活史

  艾美尔球虫的生活史分为外生性孢子生殖,内生殖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为无性生殖,后一个阶段为有性生殖。

  外生殖性阶段在体外进行,是球虫卵囊排到外界后,经分裂形成4个孢子体的阶段,又称孢子生殖。内生性裂殖生殖阶段是鸡吞食了孢子卵囊后,其中的子孢子游离出来,侵入肠上皮细胞内发育成球型的裂殖体,内含数百个裂殖子,并且反复进行的阶段。正是这一阶段造成了肠粘膜的严重破坏,出现血便。配子生裂阶段是裂殖子经几代裂殖生殖后,分别转变成雌性的大配子和雄性的小配子,两者相遇后形成合子,合子发育为卵囊并从肠粘膜脱落下来,随粪便排出体外。

  三、流行病学情况

  多发于暖湿季节,主见于3月龄以下小鸡,其中15-50日龄最易感,10日龄内雏鸡很少发病,成年鸡感染多无症状而成为带虫者。阴暗潮湿,饲养密度过大,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和K等,都可成为本病爆发流行的诱因。本病为接触感染,被病鸡含卵囊的粪便污染的外环境,都可成为传播媒介。

  四、症状及病变

  主要症状为病鸡排带血水样便或血便;精神萎靡,食欲减少或废绝;饮水增加,嗉 囊内充满液体;常发生痉挛或昏迷等神经症状,多于发病后6-10天死亡。4-6日龄鸡及成年鸡感染多取慢性经过,有消瘦,间断下痢,产蛋下降等症状,很少死亡。病变主要集中在肠道,柔嫩艾美尔为盲肠肿大,比正常粗2-3倍,腔管因出血呈暗红色,肠腔内充满血凝块和灰黄色、黄绿色肠粘膜坏死物的柱状肠栓。肠壁增厚,出血,并有黄白色小坏死灶。毒害艾美耳球虫引发的病变与前者相似,主要发生在小肠中段。也有的虫种危害和病变程度较轻。

  五、诊断

  根据症状、流行病学情况和肠道特征性病变可以作出诊断。进一步做试验室诊断可以确诊。其方法是,用小外科刀或竹片刮取病变肠粘膜表层物或粪便放载玻片上,用1-2滴甘油与生理盐水等量混合液稀释,拌匀、摊薄,加盖玻片镜检,找到卵囊、裂殖子、裂值体或配子体均可确诊。但需注意必须结合临床症状等情况综合诊断,不能单纯只靠镜检定性。因为该病常有隐性感染而不表现临床症状的鸡。

  六、防制

  本病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1、药物预防

  ①球痢灵以1.25/万浓度拌料喂小鸡,连续饲喂,用作预防。倍量可治疗球虫病,连喂3-5天。

  ②莫能菌素,按1.00-1.21/万浓度混料长期使用,屠宰前3天停药。

  ③氨丙啉,按1.25-2.5/万浓度混料或0.6-2.4/万浓度饮水,连用7天,以后半量喂14天。

  2、搞好环境卫生,要保持鸡舍的干燥,通风,清洁。定期清除粪便,堆集发酵。使用旧的鸡笼鸡舍前要彻底消毒,用1-2%火碱冲洗,然后用甲醛熏蒸消毒,通风后使用。

  鸡组织滴虫病

  组织滴虫病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鸡引起的急性寄生原虫病。该病主要侵害盲肠和肝脏,又称“盲肠肝炎”,病死鸡头部呈黑紫色,又称“黑头病”。

  一、病原及生活史

  火鸡组织滴虫为多形性虫体,大小不一。在肠道中,虫体近球形,有一根粗壮的鞭毛,虫体直径3-16微米,鞭毛长6-11微米,常作钟摆样运动,在组织中,虫体无鞭毛,直径为12-21微米,圆形或变形虫样。组织滴虫在鸡体内寄生以二分裂法繁殖,并能进入鸡异剌线虫体内及其卵内,随卵排出虫体外而能存活较长时间,成为主要传染源。鸡吃进含组织滴虫的卵或吞食了该卵的蚯蚓后而感染本病。

  二、流行病学情况

  本病最易感

上一条:浅淡马立克氏病与白血病及二者的可视区别
下一条:谨防肉鸡维生素缺乏症
联系地址: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武庙乡   总经理:刘照明
联系电话:13513769837   业务QQ:651743219    电子邮箱:gushituji@126.com
(C)2007 版权所有固始土鸡孵化中心   技术支持:固始土鸡孵化中心   豫ICP备07006713号